杜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了千古名篇《兵车行》?

杜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了千古名篇《兵车行》?

逄善元 2024-11-15 百科资讯 955 次浏览 0个评论

杜甫在困境中书写《兵车行》:时代的见证与心灵的呐喊

杜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了千古名篇《兵车行》?

文|郭晔旻

杜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了千古名篇《兵车行》?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杜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了千古名篇《兵车行》?

——杜甫《前出塞·其六》

唐玄宗在位的天宝(742—756)年间,长安(今陕西西安)的繁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代诗人们纷纷以长安为背景,描绘出地势的雄浑、街市的繁华以及日夜不息的兴衰隆替。杜甫,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也在这座城市中度过了十年的时光。

然而,与众多诗人不同,杜甫在长安的日子并不如意。他不仅在仕途上未有所获,生活也日渐贫困。751年的冬天,杜甫已经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他在寄给朋友的《投简成华两县诸子》中,真实记录了生活的艰辛:“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联百结。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杜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了千古名篇《兵车行》?

尽管生活艰难,但杜甫并未停止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一次,他路过咸阳桥,目睹了被征召的穷苦百姓在官吏的押送下,准备前往前线。他们的亲人悲痛的哭喊、无助的寻找,让杜甫深受触动。一位兵士的话,更让他心中五味杂陈:他15岁便守卫黄河要塞,如今满头白发又要前往边疆,家中的田地无人耕种,县官却催租不断。杜甫目睹了送别的哭泣,听到了“行人”的哀号,这悲凉的场景让他无法抑制内心的痛苦。

于是,在长安的困境中,杜甫用他深邃的笔触,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兵车行》。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更是他内心痛苦与悲愤的呐喊。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运猫网络,本文标题:《杜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了千古名篇《兵车行》?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