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改”还是“乡音未改”?古诗词的“集体记忆偏差”缘何而来?

“乡音无改”还是“乡音未改”?古诗词的“集体记忆偏差”缘何而来?

沿浩航 2024-11-09 百科资讯 135 次浏览 0个评论

“乡音无改”还是“乡音未改”?古诗词的“集体记忆偏差”缘何而来?

标题建议“乡音无改”还是“乡音未改”?探寻古诗词“集体记忆偏差”的根源

内容建议

“乡音无改”还是“乡音未改”?古诗词的“集体记忆偏差”缘何而来?

央视网消息(记者/阚纯裕 视频/及玥):近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的争议在网络上掀起热议,这并非个案。我们小时候熟读的古诗词,如今却发现其中有些字句似乎并不熟悉。是教材变动,还是我们的记忆出错?央视网记者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教授陈冬冬,为大家答疑解惑。

视频加载中...

对古诗词的“集体记忆偏差”缘何而来?

陈冬冬:首先,过去一段时间,教材是由不同出版社分别出版的,非统编教材存在一些不一致的地方,这也是为何教育部将教材改为统编的原因,以确保学术性和权威性,避免内容出错。

其次,古文中既有“斯人”也有“是人”,大家在记忆时可能产生混淆。例如,《岳阳楼记》里有“微斯人吾谁与归”,但《孟子》中确实是“是人”,一些人误记为“斯人”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其他古文的影响。

“乡音无改”还是“乡音未改”?古诗词的“集体记忆偏差”缘何而来?

中华书局影印本阮元《孟子注疏》 受访者供图

再者,古今语言存在差异,大多数人学习的是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语感不完全相通,这种不互通的语感可能导致记忆上的差异。例如,“乡音无改鬓毛衰”还是“乡音未改鬓毛衰”,虽然“未改”更符合现代人的语感,但“无改”才是正确的。

以“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为例,确有个别人断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但《孟子》中这句的正确断句是“行拂乱其所为”。作为古代典籍,语言本身传递着作者的习惯,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用字方式也有所不同。

咬文嚼字、字字精确,意义何在?

陈冬冬:首先,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更改古籍中的字句。

其次,作为古代典籍的内容,语言本身可以传递作者的一些习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用字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字代表着特定时代的习惯,比如简体字并非解放后才出现,元朝时就开始使用。

再者,典籍是传递5000年不间断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就像维修古建筑、文物需要修旧如旧一样,无论是《孟子》还是贺知章的诗,都有古代的基因,我们应该尊重古籍的内容,不能随意修改,这样才能正确传递古代文化。

对于有兴趣学习传统文化的读者,建议尽可能找相对权威的版本进行阅读。对于刚入门的读者,可以选择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译注性质的古籍,这些版本一般会附有现代的注释和翻译。对于水平较高的读者,可以选择点校本。达到专业水准的读者,则可以选择影印本或线装书。

为什么权威古籍出版社的整理本相对较好?因为它们通常会有校勘记,就像数学题的答案附带推导过程。虽然没有一个版本能保证一字不错,但好的出版社会给出依据和推导过程,这有助于减少错误。

“乡音无改”还是“乡音未改”?古诗词的“集体记忆偏差”缘何而来?

包含校勘记的古籍整理 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天运猫网络,本文标题:《“乡音无改”还是“乡音未改”?古诗词的“集体记忆偏差”缘何而来?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